
作品名稱:勒達原子 Leda Atomica
創作者: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i
創作年代:1949
風格:超現實主義
媒材:油畫,畫布
類型:肖像畫
現位于:達利劇院和博物館,菲格雷斯,西班牙
版權信息:Salvador Dali Fair Use
作品介紹
《勒達原子》是西班牙畫家薩爾瓦多·達利于1949年創作的一幅油畫,描繪了希臘神話中斯巴達王後勒達與天鵝的故事。勒達是達利的妻子加拉的正面肖像,她坐在一個基座上,身後左側懸浮着一隻天鵝。周圍還有一本書、一個直角尺、兩個腳凳和一個雞蛋等物品漂浮在空中。畫面的兩側是加泰羅尼亞海岸的諾費烏角(位于羅塞斯和卡達克斯之間)的岩石,爲畫作确定了地點。這幅畫目前陳列在菲格雷斯的達利劇院博物館中。
根據神話傳說,勒達在結婚之夜與丈夫提洛斯同床共枕時,被變成天鵝的宙斯所誘惑。這一夜的雙重交合導緻了兩枚蛋,每枚蛋孵出一對雙胞胎:一對是卡斯托耳和波呂杜克斯,另一對是克呂泰涅斯特拉和海倫。海倫和波呂杜克斯是宙斯的孩子,因此是不朽的,而提洛斯的孩子卡斯托耳和克呂泰涅斯特拉則是凡人。達利認爲自己與勒達的後代有所聯系,他暗示他和加拉是靈魂伴侶——這個類比尤其恰當,因爲加拉的真名是海倫娜·迪米特裏耶芙娜·迪亞科諾娃。然而,在《勒達原子》中,加拉并不是以海倫的身份出現,而是以勒達本人的身份出現——或許暗示了她作爲畫家死去母親替代者的角色。她的左手戴着明顯的結婚戒指,溫柔地撫摸着宙斯-天鵝的頭部——這是畫中唯一沒有投影的元素,表明了它的非物質性。與米開朗基羅、彼得·保羅·魯本斯等藝術家捕捉到的勒達神話的肉欲相比,達利在1961年創作的《勒達與天鵝》(畫家稱之爲“精子化”)誇張了這一主題的肉體性,《勒達原子》則避開了欲望,轉而表現了一個更加阿波羅式的主題,類似于1508年由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勒達與天鵝》。
在原子彈被投放到廣島之後,達利将他的作品帶向了一個新的方向,基于這樣一個原則:現代時代必須被融入到藝術中,如果藝術要真正地與時俱進。達利承認了物質的不連續性,在他的《勒達原子》中融入了一種神秘的懸浮感。就像我們發現,在原子層面,粒子并不真正接觸,所以在這裏,達利甚至将水懸浮在岸上——這是一個會出現在他後來許多其他作品中的元素。畫中的每一個物體都被精心地繪制成在空間中靜止不動,即使沒有任何東西相連。勒達看起來好像想要觸摸天鵝的後腦勺,但卻沒有做到。達利自己這樣描述這幅畫:“達利向我們展示了層次化的性欲情感,懸浮着,仿佛懸挂在半空中,符合現代‘無接觸’理論的原子物理學。勒達沒有觸摸天鵝;勒達沒有觸摸基座;基座沒有觸摸底座;底座沒有觸摸海水;海水沒有觸摸海岸……”
《勒達原子》是按照一個嚴格的數學框架組織的,遵循了“神聖比例”。勒達和天鵝被放置在一個五邊形内,其中插入了一個五角星,達利對此做了幾張草圖。五角星的五個點象征着完美的種子:愛、秩序、光(真理)、意志和言(行動)。框架的和諧是由藝術家根據羅馬尼亞數學家馬蒂拉·吉卡的建議計算出來的。與他的同時代人認爲數學會分散或打斷藝術靈感不同,達利認爲任何藝術作品,要成爲藝術作品,就必須基于構圖和計算。
吉卡的影響在畫面右下角的黃金比例的數學公式中很明顯,吉卡特别引用了這個公式來計算正五邊形的邊長。在一戰期間,達利居住在巴黎郊區的伊尼時創作了這幅畫。多年後,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在我們的破屋旁邊,火車日夜不停地經過,載滿了戰争物資、士兵和傷員。”在1915年,他創作了許多試圖用繪畫喚起戰争氛圍的畫作,最終在1916年1月的《第一次未來主義戰争塑造藝術展覽》上展出。這次在巴黎舉行的展覽包括了《紅十字會火車穿過村莊》等作品。
在這幅畫中,達利成功地表現了火車在鄉村中穿行的場景,以及紅十字會火車在戰争期間的重要作用。通過使用未來派和立體主義的技巧,他創作出了一幅充滿活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生動地展示了戰争時期的生活。
感謝您對藝術百科網站的運營支持,您的贊助屬于自願行爲,用于支付本站服務器資源和運營維護成本。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