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难 Crucifixion (1930),巴勃罗·毕加索

受难 Crucifixion (1930),巴勃罗·毕加索

作品名称:受难 Crucifixion
创作者: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创作年代:1930
风格:超现实主义
媒材:油画画布
类型:宗教绘画
图片尺寸:50 x 65.5 cm
现位于:毕加索博物馆,巴黎,法国
版权信息:Pablo Picasso Fair Use

作品介绍

1930年,巴勃罗·毕加索创作了一幅以《受难》为题的画作,这是他在从第一幅超现实主义作品《三位舞者》(1925年)到著名的《格尔尼卡》(1937年)的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这幅画作具有叙事性:所有参与福音故事的人物,在这些被怪诞地变形的形象中都能辨认出来。这幅画作中的一个独特之处是,毕加索为不同的人物使用了不同的比例: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基督和在锋利的轮廓和色彩平面中隐约可见的圣母玛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很大,而从十字架上掉下来的强盗和为被处决者的外衣打牌的士兵则稍小一些。最微小的人物是将耶稣的手钉在横木上的人和用长矛戳刺被钉身体的骑士。

《受难》中戏剧性地扭曲的人物预示了《格尔尼卡》中受影响的人物。毕加索通过发展现代表现主义来探索受难这一悖论,表现主义是一种扭曲现实以表达艺术家自己内心视觉和情感的运动。黑白色彩被讽刺地用来聚焦这一充满激情的时刻,而激情通常与红色相关联,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鲜艳而冲突的红色和黄色构成了周围的场景。对比增强了艺术和隐喻悖论。

复杂的变形形式也创造了一种抽象感,尽管仍然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图像表现。这就好像毕加索在美学十字路口上寻找他作品中某种精神上的转变。他在1930年住在巴黎郊区时完成了这幅画作,当时他正处于与妻子奥丽芙·库洛德离婚并与玛丽·特蕾兹·沃尔特开始恋情之间。

《受难》并没有特别的宗教意义,尽管它对痛苦和苦难的诠释非常强烈,它是一个有趣的先驱,通过使用某些形状和表情,预示了毕加索最著名的作品《格尔尼卡》。重生和转化的整个概念吸引了几个世纪以来的艺术家们,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通过他们选择的媒介重新创造生命时,积极参与了一种炼金术过程。毕加索通过他对主题的解构、拼贴技巧以及图形符号的融入,受到立体主义遗产的影响。然而,未来派对描绘运动、使用鲜艳的表现色彩以及出于政治动机致力于弥合艺术与生活之间鸿沟的立场,与立体主义审美实践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后者专注于工作室的精致世界,通过通常显得阴郁的肖像和静物画探讨形式问题。

高清原图下载地址:
画咖
请输入验证码!
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发送“验证码”获取验证码。
资源下载
下载价格1
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