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悬崖上的采石场洞 Quarry hole in the cliff
创作者: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创作年代:1882; France
风格:印象派
媒材:油画,画布
类型:风景画
现位于:苏黎世美术馆,苏黎世,瑞士
版权信息:Public domain
作品介绍
保罗·高更是一位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后才开始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影响。他对色彩的使用导致了综合主义的产生,加上分隔主义的影响,也为原始主义的产生铺平了道路。1 他曾经是一位成功的股票经纪人,但在1882年经济危机后,他放弃了这份工作,决定全心投入绘画。他曾经是印象派的一员,但后来受到其他画家和异国文化的启发,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悬崖上的采石场洞》是高更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幅画描绘了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阿凡桥附近的一处采石场。高更曾经在1886年和1888年两次到访这个地方,受到当地风土人情和民间信仰的吸引。他在这里结识了其他画家,如埃米尔·伯纳德和保罗·塞鲁西耶,并与他们交流了艺术理念。
这幅画中,高更运用了鲜艳而对比强烈的色彩,表现了采石场洞口的形状和质感,以及周围植物和岩石的细节。他用蓝色、紫色、绿色和黄色等色块构成了一个富有节奏感和动态感的画面,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神秘而诗意的氛围。高更在这幅画中没有遵循传统的透视法,而是采用了平面化和装饰化的手法,体现了他对原始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借鉴。他也没有完全遵循自然的光影效果,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情感来调整色彩和明暗。
《悬崖上的采石场洞》是高更在布列塔尼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它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理解,以及他对色彩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它也反映了他对异域文化和原始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抗和逃离。
感谢您对艺术百科网站的运营支持,您的赞助属于自愿行为,用于支付本站服务器资源和运营维护成本。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