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扮演處女的女人 Woman Playing the Virginal
創作者:讓·米恩斯·莫勒奈爾 Jan Miense Molenaer
創作年代:1640
風格:巴洛克
媒材:油畫,畫闆
類型:風俗畫
現位于:國立博物館,阿姆斯特丹,荷蘭
版權信息:Public domain
作品介紹
處女或處女是大鍵琴家族的鍵盤樂器。它在文藝複興晚期和巴洛克早期在歐洲很受歡迎。
處女琴是大鍵琴的一種較小、更簡單的矩形形式,每個音符隻有一根弦,或多或少地平行于表殼長邊的鍵盤。許多(如果不是大多數)樂器都是沒有腿的,并且将被放置在桌子上演奏。後來的模型是用自己的支架建造的。
處女琴的機制與大鍵琴的機制相同,因爲它的鋼絲弦由安裝在千斤頂中的撥片撥動。然而,它的情況是矩形的,單個弦樂合唱團 – 每個音符一個 – 大緻平行于鍵盤。琴弦要麽在一端撥動,如大鍵琴,要麽在缪斯拉爾的情況下,靠近中間,産生更豐富的長笛般的音色。
這個名字的由來是模糊的。它可能源自拉丁語virga,意思是一根杆,也許指的是放在鑰匙末端的木制千斤頂,但這尚未得到證實。另一種可能性是,這個名字來源于處女這個詞,因爲它最常由年輕女性演奏,或者來自它的聲音,就像一個年輕女孩的聲音(vox virginalis)。另一種觀點認爲,這個名字來源于聖母瑪利亞,因爲它被修女用來伴随贊美詩以紀念聖母。
在英國,在伊麗莎白時代和詹姆士時代,任何弦樂器通常被描述爲處女樂器,同樣适用于大鍵琴,甚至可能适用于鎖弦或小刺。因此,威廉·伯德(William Byrd)及其同時代人的傑作經常在全尺寸的意大利或佛蘭芒大鍵琴上演奏,而不僅僅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處女琴。當代命名法通常是指一對處女,這意味着一種樂器,可能是帶有兩個寄存器的大鍵琴,或雙處女(見下文)。
像大鍵琴一樣,處女琴起源于中世紀的psaltery,可能是在15世紀應用鍵盤的psaltery。第一次提到這個詞是在布拉格的保盧斯·保利裏努斯(Paulus Paulirinus,1413-1471)1460年左右的《音樂學》(Tractatus de musica)中,他寫道:處女是一種鎖弦形狀的樂器,具有金屬弦,使其具有鎖骨的音色。它有 32 道弦樂,通過手指敲擊突出的琴鍵來啓動,在整步和半步中都發出沉悶音調。它之所以被稱爲處女,是因爲像處女一樣,它的聲音溫柔而不受幹擾。OED記錄了1530年首次用英語提及,當時亨利八世國王購買了五種如此命名的樂器。早期的小型處女要麽在膝蓋上演奏,要麽更常見的是放在桌子上,但幾乎所有後來的例子都提供了自己的支架。
處女的鼎盛時期是16世紀下半葉到17世紀後期,直到巴洛克高時期,在英國被彎曲的尖刺和德國的鎖弦黯然失色。
感謝您對藝術百科網站的運營支持,您的贊助屬于自願行爲,用于支付本站服務器資源和運營維護成本。
請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