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称:拿着一袋木头的人 Man with a Sack of Wood
创作者: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创作年代:1881; Netherlands
风格:现实主义
媒材:粉笔,铅笔,纸质
类型:素描
现位于: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
版权信息:Public domain
作品介绍
《拿着一袋木头的人》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1年在海牙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老人,背着一袋木头,走在一条灰暗的街道上。画面以暗色调为主,给人一种沉重和忧郁的感觉。
梵高在创作这幅画之前,曾在海牙的一家书店工作,但对书店的工作没什么兴趣,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德文和法文上。他陷于宗教狂热中,还曾一度成为素食主义者。1878年,他离开叔叔家前往拉肯的一个传教士培训学校接受了三个月的培训,但最终再次落榜。1879年1月,他接受了一份到比利时南部工业区博里纳日的小村小瓦姆传教的工作。他几乎将自己拥有的一切物质全部给予出去,甚至将他在点心店租的屋子让给了一个流浪汉,而自己搬到贫民窟里头居住,每天睡在草垛上,让自己不仅是精神、而肉体上也与这些矿工同在。
梵高在这段时间里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他用素描和水彩画记录了他所见到的贫困和苦难。他对这些人充满了同情和敬意,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儿女,值得被描绘。他曾写道:“我想要表达出我对劳动者的爱和尊重。”《拿着一袋木头的人》就是梵高早期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它展示了梵高对现实主义风格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倾向。梵高用粗犷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老人的形象,突出了他的贫穷和辛劳。画面中没有任何装饰或美化,只有冷酷而残酷的真实。
梵高后来离开了小瓦姆,回到了荷兰,并与一个名叫西恩·霍恩贝克(Sien Hoornik)的妓女同居。他继续以她和她的孩子为模特进行创作,但这段关系遭到了他家人和朋友们的反对。1882年,梵高因为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住进了医院,并与西恩分手。1886年,他前往巴黎与弟弟特奥同住,并接触到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等先锋派艺术家们。从此,梵高的画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开始使用明亮而鲜艳的色彩,并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
感谢您对艺术百科网站的运营支持,您的赞助属于自愿行为,用于支付本站服务器资源和运营维护成本。
请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