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英
Wen-Ying Tsai (1928-2013)
国籍:美国
流派:机动艺术,欧普艺术,CyberArt
已收录9件艺术品
打包下载
蔡文英(Wen-Ying Tsai,1928年10月13日- 2013年1月2日)是美国先驱控制论雕塑家和动态艺术家,以使用电动机、不锈钢棒、频闪灯和音频反馈控制创作雕塑而闻名。作为1960年代首批获得国际认可的华裔艺术家之一,蔡英文激励了全球几代华裔艺术家.
蔡文英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厦门市,1950年移居美国,就读于密歇根大学,1953年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BSME)。毕业后移居纽约市,蔡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为Walter Gropius,Mies van der Rohe,Synergetics和Skidmore,Owings和Merrill等客户提供服务。白天做工程师的同时,蔡英文晚上在艺术学生联盟学习艺术,同时还在社会研究新学院学习政治学和经济学课程。蔡英文还与Erick Hawkins一起参加了现代舞课程.
1963年,蔡英文获得了约翰·海·惠特尼绘画奖学金,之后他决定离开工程学,全职致力于艺术。在欧洲旅行三个月后,他回到纽约,开始利用光学效果、荧光涂料和紫外线制作三维结构。这些谨慎的作品后来被选为威廉·塞茨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划的展览“反应灵敏的眼睛”.
对他的静态雕塑不满意,蔡开始引入使用马达的运动。他于1965年创作了《多动能墙》,并在波士顿当代艺术学院的“艺术开启”中展出。艺术史学家山姆·亨特(Sam Hunter)这样描述这件作品:
但最终是在1965年爱德华·麦克道尔殖民地(Edward MacDowell Colony)的一次团契中,蔡英文迎来了“尤里卡”(Eureka!)的时刻。在凝视着树上闪闪发光的阳光时,他突然有了洞察力,利用自己的工程背景创作了复制自然现象的艺术作品。在建构主义艺术家Naum Gabo的作品中找到了一个起点,蔡英文迈出了巨大的一步,决定“光芒是不够的”,需要的是一种观众可以与作品互动的方式。正是这种灵感最终促使他想到使用频闪仪和反馈控制系统.:
Sam Hunter写道:
在此期间,蔡英文与包括塔基斯在内的国际朋友一起,是艺术工作者联盟的创始成员,该联盟旨在实施博物馆改革并强调“与艺术界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
1969年,蔡应捷尔吉·凯佩斯的邀请来到麻省理工学院高级视觉研究中心。在那里,在“第一批研究员”中,一群活泼的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包括Jack Burnham,Otto Piene,Takis,Harold Tovish,Stan VanDerBeek),蔡遇到了开发现代电子频闪仪的工程师Harold “Doc” Edgerton.
1970年代初,蔡英文随家人搬到巴黎,在Denise René画廊展出,并在欧洲举办了广泛的展览。这些年来,他结识了居住在巴黎的中国艺术家,包括彭旺斯和朱德群,并对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充满热情。1979年,蔡英文和他的朋友作曲家周文中是第一批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艺术家代表团的成员。这最终导致蔡英文和他的妻子佩德成立了中国艺术家跨文化运动委员会(CCAIM),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非营利组织,在1980年代将中国大陆艺术家带到美国展出。巴黎之后,蔡英文永久定居纽约市。蔡英文以SoHo为基地,将展览扩展到亚洲——香港、新加坡、台北、名古屋、北京。2006年,蔡英文和佩德成立了蔡艺术与科学基金会,以支持和提高人们对艺术与科学交叉事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