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德·林德納
Richard Lindner (1901-1978)
國籍:德國
流派:立體主義
已收錄32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理查德·林德納(Richard Lindner,1901年11月11日- 1978年4月16日)是一位德裔美國畫家.
理查德·林德納出生于德國漢堡。他的母親米娜·林德納(Mina Lindner)是美國人,出生于紐約,父母是德國人.
1905年,全家搬到紐倫堡,林德納的母親在那裏經營一家定制緊身胸衣企業,理查德·林德納(Richard Lindner)在Kunstgewerbeschule(藝術和手工藝學校)長大并學習,現在是紐倫堡美術學院。從1924年到1927年,他住在慕尼黑,并從1925年起在藝術學院學習。1927年,林德納搬到柏林并在那裏待到1928年,當時他回到慕尼黑成爲一家出版公司的藝術總監。他一直留在慕尼黑,直到 1933年被迫逃往巴黎。到達巴黎後,林德納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尋求與法國藝術家的聯系,并以商業藝術家的身份謀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被拘留,後來在法國軍隊服役.
1941年,林德納移居美國,在紐約市擔任書籍和雜志的插畫家。在那裏,他與紐約藝術家和德國移民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瑪琳·黛德麗和索爾·斯坦伯格取得了聯系。1948年,林德納成爲美國公民.
1952年,林德納開始在布魯克林的普拉特學院任教。1957年,林德納獲得了威廉和諾瑪·科普利基金會獎。1965年,他成爲德國漢堡藝術學院的客座教授。他此時的畫作使用了廣告的性象征意義,并研究了媒體中性别角色的定義。1967年,林德納搬到耶魯大學紐黑文藝術與建築學院.
Richard Lindner于1978年去世。他被安葬在紐約哈德遜河畔黑斯廷斯的威徹斯特山公墓.
“理查德·林德納的藝術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他非常真實,他充滿了城市能量,他被奇怪的色情所驅使......理查德·林德納(Richard Lindner)最終于40歲時在紐約開始了他的藝術家生涯。在這個大都市叢林中,林德納創作了他的作品:令人興奮和強大的機器人形象,如人物,亞馬遜和女英雄,自封英雄的醜角 - 他對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不守規矩的藝術全景“(原文如此)(克勞斯克萊門特引用于:理查德林德納 - 繪畫,紙上作品,圖形 - 紐倫堡2001)。林德納的一幅畫,1954年的《帶機器的男孩》(Boy with Machine),出現在德勒茲的《反俄狄浦斯》的封面上,因此這幅畫成爲許多讀者介紹德勒茲後來更容易理解的哲學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