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帕恩
Paul Paun (1915-1994)
國籍:猶太
流派:超現實主義
已收錄9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保羅·潘恩,1915年9月5日- 1994年4月9日(原名紮哈裏亞·赫什科維奇,晚年改名爲紮哈裏亞·紮哈裏亞),也簽署了他的作品保羅·潘和保羅·潘·紮哈裏亞。他是羅馬尼亞和以色列的前衛詩人和視覺藝術家,用羅馬尼亞語和法語寫作,并創作超現實主義和抽象繪畫。他還是一名醫生和外科醫生。他的作品在ADAGP(Société des Auteurs dans les Arts Graphiques et Plastiques)和SGDL(Société des Gens de Lettres)注冊.
年輕時受到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和謝爾蓋·葉賽甯的詩歌以及羅馬尼亞前衛雜志unu的啓發,他是1930年代初雜志Alge和Viața Imediată的聯合創始人。潘恩爲自己設定了讓詩歌成爲一種生活體驗的目标。在轉向馬克思主義和無産階級美學之前,他短暫地嘗試了放蕩的、荒謬的主題(因此因色情而被起訴)。像其他前衛作家一樣,包括他的朋友Gherasim Luca和Dolfi Trost,他堅持當時非法的羅馬尼亞共産黨.
Păun很快就對超現實主義産生了興趣,并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成立的超現實主義團體的成員(與Gherasim Luca,Gellu Naum,Trost和Virgil Teodorescu一起)。這個小社區在戰争年代秘密生存,當時Păun本人因其猶太種族而被邊緣化。戰後,它作爲一個短暫但非常活躍的團體重新出現,他們的許多集體作品都是用法語寫的。Păun當時也以超現實主義畫家和插畫家的身份首次亮相.
像羅馬尼亞和其他地方的其他藝術家和知識分子一樣,他發現自己在1930年代後期就對斯大林主義不抱幻想,随後對戰後的羅馬尼亞共産主義政權不抱幻想。暴露在共産黨的審查制度下,他停止出版或展出他的作品。他在四十多歲時移民到以色列,專注于他的醫學事業,偶爾對藝術和文學做出公開貢獻.
Păun(其筆名是羅馬尼亞語中的“孔雀”)是布加勒斯特人。他的父母都是猶太人。詩人的祖父紮哈裏亞(Zaharia)是一位來自俄羅斯帝國的虔誠的猶太人,他逃脫了征兵,隐姓埋名地生活在羅馬尼亞;他的名字傳給了他的孫子紮哈裏亞。這個家庭被注冊爲Herřcovici,這是Păun的第一個正式姓氏.
Păun,他的父母和他的姐姐Nini住在Dealul Mitropoliei以南的郊區。妮妮與另一位年輕的猶太未來詩人瑪麗亞·巴努什(Maria Banuș)一起上學,她很快就與潘恩(她稱她爲佩佩、貝貝或貝比卡)成爲深情的朋友和曾經的戀人。1932年,巴努什将他描述爲:“17歲的孤獨,折磨,裝腔作勢,叛逆,諷刺的男孩,他的嘴像小女孩(妮妮的嘴)一樣要求,大鼻子,圓圓的眼睛,睫毛長滿,波西米亞的頭發,[和]開領襯衫”。她指出,他的家人受過良好教育,在家裏說法語,在那裏他們保持着“美麗的氛圍”,而Păun本人也是一位優秀的曼陀林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