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蒂羅斯
Martiros Sarian (1880-1972)
國籍:亞美尼亞
流派:現實主義,象征主義
已收錄291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Martiros Saryan(亞美尼亞語:Մարտիրոս Սարյան;俄語: Мартиро́с Сарья́н;1880年2月28日[O.S. 2月16日] - 1972年5月5日)是一位亞美尼亞畫家,現代亞美尼亞國家繪畫學校的創始人.
他出生在頓河畔納希切萬(現爲俄羅斯頓河畔羅斯托夫的一部分)的一個亞美尼亞家庭。1895年,15歲的他完成了納希切萬學校的學業,并于1897年至1904年在莫斯科藝術學院學習,包括在瓦倫丁·謝羅夫和康斯坦丁·科羅文的工作室。他深受保羅·高更和亨利·馬蒂斯的作品的影響。他在各種展覽中展出了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在莫斯科的藍玫瑰展覽上展出.
他于1901年首次訪問亞美尼亞,當時是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訪問了Lori,Shirak,Echmiadzin,Haghpat,Sanahin,埃裏溫和塞萬。他創作了他的第一幅描繪亞美尼亞的風景畫:馬克拉萬克,1902年;阿拉加茨,1902年;水牛。塞萬,1903年;花園裏的夜晚,1903年;在亞美尼亞村莊,1903年等,在莫斯科媒體上受到高度贊揚.
從1910年到1913年,他在土耳其,埃及和伊朗廣泛旅行。1915年,他前往Echmiadzin幫助逃離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的難民。1916年,他前往第比利斯(現在的第比利斯),在那裏他與Lusik Agayan結婚。在那裏,他幫助組織了亞美尼亞藝術家協會.
1917年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他和家人一起去了俄羅斯生活。1921年,他們搬到亞美尼亞。雖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反映了亞美尼亞的風景,但他也爲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設計了徽章,并爲第一個亞美尼亞國家劇院設計了幕布.
從1926年到1928年,他在巴黎生活和工作,但這一時期的大部分作品在他返回蘇聯的船上的一場大火中被燒毀。從1928年到他去世,薩裏安住在蘇聯亞美尼亞.
在1930年代的艱難歲月裏,他主要再次緻力于風景畫和肖像畫。他還被選爲蘇聯最高蘇維埃的代表,并三次被授予列甯勳章和其他獎項和獎章。他是蘇聯藝術學院(1974年)和亞美尼亞科學院(1956年)的成員.
Saryan于1972年5月5日在埃裏溫去世。他在埃裏溫的故居現在是一個博物館,專門展示他的作品,展出了數百件物品。他被埋葬在埃裏溫萬神殿的萬神殿旁邊,旁邊是Komitas Vardapet.
他的曾孫女Mariam Petrosyan也是一位畫家,也是漫畫家和屢獲殊榮的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