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維斯·科林斯
Lovis Corinth (1858-1925)
國籍:德國
流派:印象派,表現主義
已收錄69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洛維斯·科林斯(Lovis Corinth,1858年7月21日- 1925年7月17日)是一位德國藝術家和作家,他作爲畫家和版畫家的成熟作品實現了印象派和表現主義的融合.
Corinth 曾在巴黎和慕尼黑學習,加入柏林分離派集團,後來接替馬克斯·利伯曼擔任該集團的總裁。他的早期作品在方法上是自然主義的。科林斯最初反對表現主義運動,但在1911年的一次中風之後,他的風格松動并具有許多表現主義品質。他對色彩的使用變得更加充滿活力,他創作了具有非凡活力和力量的肖像和風景。科林斯的主題還包括裸體和聖經場景.
科林斯于 1858年7月21日出生于普魯士的塔皮奧的弗朗茨·海因裏希·路易斯。作爲制革商的兒子,他從小就表現出繪畫的天賦。1876年,他前往柯尼斯堡學院學習繪畫。他最初打算成爲一名曆史畫家,但他在學院的首席導師,風俗畫家奧托·京特(Otto Günther)勸阻了這門課程。1880年,他前往慕尼黑,慕尼黑與巴黎相媲美,是當時歐洲的前衛藝術中心。在那裏,他與弗朗茨·馮·德弗雷格(Franz von Defregger)短暫學習,然後被慕尼黑美術學院錄取,在那裏他師從路德維希·馮·勒夫茨(Ludwig von Löfftz)。科林斯早期作品的現實主義受到勒夫茨教學的鼓勵,該教學強調對顔色和價值觀的仔細觀察。其他重要影響是庫爾貝和巴比松學派,通過慕尼黑藝術家威廉·萊布爾和威廉·特呂布納的解釋.
除了1882-83年服兵役中斷外,科林斯一直與勒夫茨一起學習直到1884年。然後他前往安特衛普,在那裏他非常欣賞魯本斯的畫作,然後在 1884年10月前往巴黎,在朱利安學院師從威廉-阿道夫·布格羅和托尼·羅伯特-弗勒裏。他特别專注于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并将女性裸體作爲他經常的主題。然而,他對屢次未能在沙龍上赢得獎牌感到失望,并于1888年回到柯尼斯堡,當時他采用了“洛維斯·科林斯”的名字.
1891年,科林斯回到慕尼黑,但在1892年他放棄了慕尼黑學院,加入了慕尼黑分離派。1894年,他加入了自由協會,并于1899年參加了柏林分離派組織的展覽。在慕尼黑的這九年并不是他最富有成效的,他可能以喝大量紅酒和香槟的能力而聞名.
Corinth于1900年搬到柏林,并在Paul Cassirer擁有的畫廊舉辦了個人展覽。1902年,43歲的他開辦了一所女子繪畫學校,并與比他小20歲的第一個學生夏洛特·貝倫德(Charlotte Berend)結婚。夏洛特是他年輕的缪斯女神,他的精神伴侶,也是他兩個孩子的母親。她對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家庭生活成爲他藝術的一大主題。他的另一個學生是Doramaria Pursch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