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思·哈林
Keith Haring
國籍:美國
流派:波普藝術,街頭藝術
已收錄40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基思·哈林(Keith Haring)是一群前衛的紐約藝術家的關鍵成員之一,他們在1980年代幫助重新定義了現代藝術的界限。他的作品與讓-米歇爾·巴斯奎特、肯尼·沙夫和其他 1980年代藝術家的作品平行,涉及各種媒體和技術,如素描、繪畫、人體藝術、塗鴉。哈林創作了不朽的公共作品,有助于爲街頭藝術帶來認可并進入博物館。
Haring的标志性風格基于抽象,風格化的形式,這些形式被加工成互鎖的人物和緊密排列的圖案。他在超飽和色調中使用了很少的基本顔色,作爲油漆的平坦區域應用并塑造成厚輪廓。他賦予他的作品獨特的圖形化、卡通化品質,并依靠重複的主題來創作對他的私人經曆和他那個時代更大文化的視覺評論。事實上,哈林在周圍的流行文化中尋求藝術實踐的靈感,從紐約的嘻哈場景到迪斯尼的卡通片,并參與了他那個時代的主要社會和政治問題,如艾滋病流行、南非種族隔離和 1890年代的美國保守政治。
哈林出生于雷丁, 1958年的賓夕法尼亞州。他從小就開始繪畫和素描,從商業藝術學校辍學後,于1978年搬到紐約尋找藝術靈感。在紐約,他就讀于視覺藝術學院,在那裏他接觸到了這座城市充滿活力的藝術場景的前衛主張。他首先嘗試了各種媒體,以行動繪畫的技術制作了行爲作品和繪畫環境。1978年至1979年的一系列繪畫,如《無題》(1978)和《無題》(1979),體現了哈林早期對探索抽象形狀的興趣,這些抽象形狀與精心邊界的空間内充滿活力的手勢标記相互作用。這些初步實驗将導緻創造一種獨特的風格,以線性、圖案、易于辨認的主題、明亮的調色闆和絕對的表達自由爲主導。1980年,他也走向了具象。他最常出現的主題包括跳舞的人形、爬行的嬰兒、吠叫的狗、飛碟、金字塔、心形圖案和其他熟悉的元素。
1980年代紐約的藝術傾向爲哈林提供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框架來闡述他自己的藝術實踐。他于1982年開始創作街頭藝術作品,其中包括黑紙上的白色粉筆畫,用于覆蓋紐約地鐵站的舊廣告和其他表面。他還積極參與他那個時代的政治情景。他從1980年開始的剪裁,假報紙頭條的拼貼畫,以及他的地鐵圖紙(1982年)評論并公然攻擊羅納德·裏根的政策和天主教會。哈林的藝術視野也受到讓·杜布菲的藝術理論和羅伯特·亨利的宣言《藝術精神》(1923)的影響,該宣言倡導創作自由和自我表達的權利是藝術家作品的主要驅動力。這些想法也體現在哈林畢生緻力于創造一種真正的公共藝術中,這種藝術是他自己感受的直接和無中介的表達,很容易被觀衆理解.
Haring是紐約反主流文化的積極參與者,完全沉浸在DJ的音樂和舞蹈場景中, 嘻哈和霹靂舞。即興創作的元素,嘻哈的脈動節奏和動作特别吸引哈林,他将這些元素直接轉錄到他的作品和人物中。事實上,可以看到哈林的許多人類受試者都在表演特定的嘻哈和霹靂舞動作,例如頭部旋轉,即所謂的“電動布吉”,這需要舞者站起來并以類似機器人的方式移動他們的手和身體,以及其他更接近地闆的動作,包括一隻手平衡的推力身體。一些最能體現哈林作品風格和主題的作品是《自由南非》(1985)和《裂縫是古怪》(1986)。熒光色和粗黑線條塑造成輪廓,主導着這些作品。哈林用厚厚的标記和閃電包圍着他的人物輪廓,強調舞者的運動和他們的身體互動,這些互動總是發生在一個完全二維空間的單一平面上。他的人物進行了複雜的交流和手勢,彎曲、互鎖的四肢被塑造成棱角分明的圖案,這也讓人想起古埃及的藝術。在這些作品中,人體以有節奏的構圖密集排列,營造出抽象、裝飾過度的表面的整體視覺效果.
1982年,藝術家在Soho的Tony Shafrazi畫廊舉辦了他的第一個重要個展,并受邀參加文獻展,這是世界上當代藝術家最重要的場所之一。從1984年到1986年,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和評論關注。在這些年裏,他在不同的畫廊展出他的作品,包括紐約的利奧·卡斯泰利畫廊、倫敦的羅伯特·弗雷澤畫廊和東京的渡裏畫廊,并在世界各地從事了一系列公共藝術項目,例如在墨爾本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繪制壁畫(1984年),爲當代芭蕾舞創作背景和服裝, 比如《秘密牧場》(1984),并爲紐約市的反垃圾運動設計了一個标志。這一系列極其多樣化的委員會,通常與哈林特别關心的人道主義事業有關,有助于将他的風格确立爲标志性和可識别的風格。1986年,他在曼哈頓開設了自己的Pop Shop,銷售以自己特色形象裝飾的商品和物品。同年,查理檢查站博物館邀請他在柏林牆上繪畫.
以豐富不同社區的生活爲目的創作藝術的願望是哈林生活和事業的核心,直到他去世前幾個月1990年,由于艾滋病相關的并發症,在紐約發生。他的許多作品,如《無知=恐懼》(1989年)和《停止艾滋病》(1989年),積極參與艾滋病流行,尋求提高認識并消除與該疾病相關的恥辱感。在《安全性行爲》(Safe,1988)中,藝術家以他一貫的卡通和超豐富多彩的風格坦率而有效地描繪了同性戀做愛的場景,從而促進了疾病的預防。他最後的工作是受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委托設計的郵票和信封,以說明該協會對防治艾滋病的承諾。哈林的公共藝術仍然在當代文化中引起強烈的共鳴,這要歸功于其可識别的風格,對人類經驗中最快樂方面的獨特擁抱,以及與政治和社會現實的強烈參與.
by Caterina Francio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