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畢卡比亞
Francis Picabia (1879-1953)
國籍:法國
流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抽象藝術
已收錄53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弗朗西斯·皮卡比亞(法語:[fʁɑ̃sis pikabja];原名弗朗西斯-瑪麗·馬丁内斯·德·皮卡比亞,1879年1月22日- 1953年11月30日)是法國前衛畫家、詩人和印刷師。在嘗試印象派和點畫主義之後,皮卡比亞與立體主義聯系在一起。他高度抽象的平面構圖色彩缤紛,對比豐富。他是美國和法國達達運動的早期主要人物之一。他後來短暫地與超現實主義聯系在一起,但很快就背棄了藝術機構.
弗朗西斯·皮卡比亞出生于巴黎,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古巴駐巴黎公使館的随員。他的母親在他七歲時死于肺結核。一些消息來源認爲他的父親是西班牙貴族血統,而另一些消息來源則認爲他是來自加利西亞地區的非西班牙貴族血統。經濟獨立,皮卡比亞于1890年代後期在裝飾藝術學院師從費爾南德·科爾蒙(Fernand Cormon)等人.
1894年,皮卡比亞通過複制屬于他父親的西班牙繪畫集來資助他的郵票收藏,在他父親不知情的情況下将原件換成複制品,并出售原件。費爾南德·科爾蒙(Fernand Cormon)将他帶到了位于克利希大道104号的學院,梵高和圖盧茲-勞特累克也在那裏學習。從20歲開始,他以繪畫爲生;他随後從母親那裏繼承了金錢.
在他職業生涯的開始,從1903年到1908年,皮卡比亞受到阿爾弗雷德·西斯萊印象派繪畫的影響。小教堂、小巷、巴黎的屋頂、河岸、洗手間、小巷、駁船——這些都是他的主題。然而,有些人開始質疑他的誠意,并說他抄襲了西斯萊,或者他的大教堂看起來像莫奈,或者他畫得像西涅克。從1909年開始,他受到那些很快被稱爲立體主義者的人的影響,後來形成了黃金分割(Section d'Or)。同年,他與加布裏埃爾·巴菲特結婚.
1911年左右,皮卡比亞加入了皮托集團,他在普托的雅克·維隆工作室認識了該集團的成員;巴黎西郊的一個公社。在那裏,他與藝術家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成爲朋友,并與紀堯姆·阿波利奈爾(Guillaume Apollinaire)成爲密友。其他小組成員包括Albert Gleizes,Roger de La Fresnaye,Fernand Léger和Jean Metzinger.
Picabia是立體主義小組中唯一親自參加軍械庫展的成員,Alfred Stieglitz在他的畫廊291(前身爲Photo-Secession小畫廊)舉辦了個展,弗朗西斯·畢卡比亞的紐約研究展覽, 1913年3月17日至4月5日.
從1913年到1915年,皮卡比亞多次前往紐約市,積極參與前衛運動,将現代藝術引入美國。當他于 1915年6月抵達紐約時,盡管它表面上是前往古巴爲他的一個朋友——一家糖廠廠長——購買糖蜜的簡單停靠港——但該市還是搶購了他,逗留時間延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