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曼
Arman (1928-2005)
國籍:法國
流派:新現實主義
已收錄9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阿爾曼(Arman,1928年11月17日- 2005年10月22日)是法國出生的美國藝術家。阿爾曼出生于法國尼斯的阿曼德·費爾南德斯(Armand Fernandez),是一位畫家,他從使用物體作爲墨水或油漆痕迹(“聲望”,“誘惑d'objet”)轉變爲将它們用作繪畫本身。他最出名的是他的“積累”和破壞/重組物品.
Arman的父親Antonio Fernandez是來自尼斯的古董商,也是一位業餘藝術家,攝影師和大提琴家。阿爾曼從父親那裏學習了油畫和攝影。在1946年獲得哲學和數學學士學位後,阿爾曼開始在尼斯的國立裝飾藝術學院學習。他還在尼斯的一所警察學校開始柔道,在那裏他遇到了伊夫克萊因和克勞德帕斯卡。三人在随後的歐洲搭便車之旅中緊密聯系.
1949年完成學業後,阿爾曼進入巴黎盧浮宮學院學習,專注于考古學和東方藝術的研究。1951年,他成爲馬德裏武士道會柔道俱樂部的一名教師。在此期間,他還在法國軍隊服役,在印度支那戰争期間完成了他作爲醫療勤務兵的職責.
早期,很明顯,阿爾曼積累大量相同物體的概念仍然是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最初更多地關注他的抽象畫,認爲它們比他早期積累的郵票更重要。直到1959年,當他目睹觀衆對他第一次積累的反應時,他才充分認識到這種藝術的力量。1962年,他開始将相同種類的金屬物體焊接在一起,例如軸(如下圖所示).
受到1954年德國達達主義者Kurt Schwitters展覽的啓發,Arman開始創作“Cachets”,這是他的第一個主要藝術作品。1958年,在巴黎Iris Clert畫廊舉辦的第三次個展上,阿爾曼展示了他稱之爲“緩存”的第一批2D積累。這些紙和織物上的郵票被證明是成功的,并爲這位年輕藝術家的職業生涯提供了重要的改變.
當時,他用他的名字簽名,以向梵高緻敬,梵高也用他的名字“文森特”簽署他的作品。因此,在1957年,阿爾曼選擇将他的名字從阿爾芒改爲阿爾曼。1973年1月31日,在成爲美國公民後,他取了美國公民的名字,阿曼德·皮埃爾·阿爾曼。盡管如此,他繼續使用“Arman”作爲他的公衆形象.
從1959年到1962年,Arman發展了他最知名的風格,從他最著名的兩個概念開始:“積累”和“Poubelle”(法語爲“垃圾桶”)。堆積物是他将共同和相同物體排列在聚酯鑄件中或Plexiglas箱内的集合。他的第一個焊接堆積物是在1962年創建的.
“Poubelles”是散落的垃圾的集合。1960年,他在巴黎的Iris Clert畫廊用垃圾填滿了垃圾,創作了“Le Plein”(“Full Up”),作爲兩年前他的朋友Yves Klein在同一家畫廊舉辦的名爲“Le Vide”的展覽的對比。這些作品開始引起歐洲藝術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