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丁·迪諾
Abidin Dino (1913-1993)
國籍:土耳其
流派:超現實主義,魔幻寫實主義
已收錄29件藝術品
打包下載
阿比丁·迪諾(Abidin Dino,1913年3月23日- 1993年12月7日)是土耳其藝術家和著名畫家.
Dino 于 1913年3月23日出生于伊斯坦布爾一個熱愛藝術的家庭。他從小就開始畫畫,受到家人的影響。小時候,他随父母在日内瓦、瑞士和法國生活了幾年,并于 1925年回到伊斯坦布爾。迪諾在美國伊斯坦布爾的羅伯特學院開始了他的中學教育,但辍學後緻力于繪畫、素描和寫作。他的文章和漫畫很快發表在報紙和雜志上,1933年,他和其他五位年輕的創新畫家成立了“D組”,舉辦了幾次他們的作品展覽。大約在同一時間,他爲納齊姆·希克邁特的詩集繪制插圖.
1933年,蘇聯導演謝爾蓋·尤特克維奇(Sergei Yutkevich)拍攝了一部關于安卡拉的電影,邀請迪諾到列甯格勒的倫菲爾工作室,在阿塔圖爾克的鼓勵下,迪諾接受了。在列甯格勒,他在幾家電影制片廠擔任布景設計師和助理導演,并在莫斯科、基輔和敖德薩執導了一部名爲《礦工》的電影。回到土耳其後不久,他去了法國巴黎,從1937年到1939年在那裏工作,會見了格特魯德·斯坦、特裏斯坦·查拉和畢加索等著名藝術家.
再次回到伊斯坦布爾後,他參加了著名的“港口展覽”,其中包括當時著名的土耳其畫家對該市碼頭工人和漁民的畫作。該展覽引起了公衆的廣泛興趣,同年迪諾被要求在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上設計土耳其館。與此同時,他在當時的幾家最重要的雜志上發表了文章和漫畫,與他的哥哥詩人阿裏夫·迪諾(Arif Dino)一起研究一種新的現實主義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創作了受沖突啓發的繪畫,但他在戰時對政治主題的處理引起了官方的不滿,1941年伊斯坦布爾戒嚴令部将他和他的哥哥流放到安納托利亞東南部, 他們的祖父以前是州長的地方。直到1945年的流亡歲月對迪諾來說在藝術上非常富有成效。當他年輕的妻子Güzin Dino在阿達納高中教法語時,他爲當地一家報紙TurkSozu工作,撰寫文章和繪畫,以詩意的現實主義描繪了該地區農業工人的艱苦生活和工作條件。正是在這裏,他寫了他的戲劇“秃頭”和“繼承人”,并開始做雕塑。1951年,他被允許離開土耳其。于是他先去了意大利羅馬,在那裏呆了九個月,1952年定居巴黎.
在很短的時間内,古津和阿比丁·迪諾在巴黎的家成爲許多著名藝術家和作家的出沒之地。這對夫婦首先搬進了位于聖米歇爾碼頭的Max Ernst公寓頂層的工作室,後來搬到了L'Eure.
他們的外國和土耳其朋友,包括Nazım Hikmet,Yaşar Kemal,Ahmet Hamdi Tanpinar和Melih Cevdet,找到了在Dino家中見面的機會。恐龍也随時準備爲巴黎的年輕土耳其畫家和學生伸出援助之手,将他們介紹給世界著名的大師,并幫助他們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