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名稱:焚燒國會大廈 The Burning of the Houses of Parliament
創作者:J.M.W.特納 J.M.W. Turner
創作年代:1835
風格:浪漫主義
媒材:油畫,畫布
類型:都市風景畫
圖片尺寸:92.7 x 123 cm
現位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CMA),克利夫蘭,俄亥俄州,美國
版權信息:Public domain
作品介紹
1834年10月16日晚上,英國議會大廈發生了一場大火,将上下兩院的建築物付之一炬。這場火災引起了倫敦市民的廣泛關注,也吸引了一位著名的畫家的目光,他就是J.M.W.特納。特納親眼目睹了火災的情景,從泰晤士河南岸的不同角度,用鉛筆和水彩在兩本素描本上記錄了火勢的變化。他後來根據這些素描創作了兩幅油畫,分别從西敏寺橋和滑鐵盧橋的方向展示了火災的壯觀景象。這兩幅油畫于1835年在不同的展覽中展出,受到了觀衆和評論家的贊譽。其中一幅現藏于費城藝術博物館,另一幅現藏于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
我們現在要介紹的是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這幅《焚燒國會大廈》。這幅畫從滑鐵盧橋的視角描繪了火災的情形。我們可以看到,整個天空被濃煙和火光染成了橙紅色,火焰和煙霧在風中飄揚,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動感。河面上也映照着火光,波光粼粼。河岸和船上聚集了許多圍觀者,他們或驚或喜地觀看着這場罕見的災難。特納用細緻而富有表現力的筆觸捕捉了火災的細節和氣氛,同時也展現了他對光線和色彩的敏銳感知和運用。
特納創作這幅畫作的背景是1832年英國通過了議會改革法案,這是一項具有曆史意義的政治改革,擴大了選民範圍,改善了選區劃分,增加了議會代表性。特納可能想借用火災這一象征性的事件,來表達對舊制度的清除和新時代的到來的期待或擔憂。特納也可能受到了法國浪漫主義畫家德拉克羅瓦的影響,後者在1824年創作了一幅描繪英國議會大廈被閃電擊中的畫作《西敏寺》。特納可能想要與德拉克羅瓦進行一種藝術上的對話,展示他自己對于火災場景的處理方式。
總之,《焚燒國會大廈》是特納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不僅記錄了一個重要的曆史事件,也體現了特納對于自然現象和社會變革的敏感觀察和深刻思考。
感謝您對藝術百科網站的運營支持,您的贊助屬于自願行爲,用于支付本站服務器資源和運營維護成本。
請先
!